2005年4月20日 星期三

與伍佰相遇 (五之一) - 銜接失落年代的巨作

樹枝孤鳥_1998
「當他們渴望聽到台語歌時,我反而沒那麼渴望。我反而想向內心深處挖掘未知的部份,往我不知會變成怎樣的部份發展。」

「以台灣人的身份說台語」是他創作的動機,製作台語專輯的想法也已醞釀許久,但是「因為台語歌失去太多了,歷史上有一大部份是失去的,沒有當時台灣人主要使用的語言的新的歌曲,只有淨化歌曲,因為政治因素使語言無法正常健康地發展流行音樂,要去找回來,很困難。」

就如同國語流行音樂創作絕不只是用西方的音樂型態填上中文歌詞一般,伍佰認為台語流行歌的創作也絕不是把國語歌唱成台語歌的簡單,他試圖將光復之前的台灣歌曲,與現在流行音樂連結,把中間的時間斷層接回來,想像如果這一段時間的台灣流行音樂不曾失去,發展至今的樣貌會是如何。因為工程浩大,他需要一些準備和思考,沈澱之後再著手。(摘錄自《風尚雜誌》Feb. 2002 - 因為我是伍佰 / 伍佰 & China Blue 的音樂世界整理)這一篇,雖無人引頸企盼,但遲遲無法敲下鍵盤,我想多少受到伍佰面對台語創作的嚴肅態度所影響吧!另一個遲延的原因很簡單:這張專輯太巨大了,巨大到不知從何翻尋起我的感動。

斷腸詩

春夏交接的當時
蟬聲哀啼響上天
蝴蝶折翅落大水
路邊有斷頭的蜻蜓
下埔雷雨落滿墘
日頭猶原光晴晴
照著南國的都市
照著流浪的男兒
青春青春渡時機
孤船有岸等何時
風雨停了越空虛
茫茫人生佗位去
青春青春渡時機
孤船有岸等何時
想到心內小哀悲
一種澀澀的滋味
東邊吹來雲一朵
催阮不通歇過時
啊~ 心稀微
啊~ 斷腸詩

以精心雕琢的文辭,洗去日本味的歌謠小品,去挖掘去呈現徬徨於人生方向的男子心情。

這首詩,我的一個直覺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僅令人臣服於伍佰在台語修辭表現和韻腳安排上的用心(要知道以台語押韻作詩絕對比國語還要難上一些,拜服吧),同時內容卻又不會無的放矢無病呻吟,反能在感情上深刻描繪高雄業務員時期的吳俊霖,引發任何一個為生命掙扎奮鬥的男人的共鳴。曲風坦白說我不懂,但能在日本味、國語流行之間,開創性具批判精神的台語歌曲先進之後,取得搖滾精神、藝術表現和市場接受度等面向之間的完美平衡,在眾人極高的期望中獲第十屆金曲獎的肯定... 還能說什麼?

現實的無情,社會的壓力,男人的重擔,不確定的目的地... 這塊土地,這個家,是最後的堡壘;受拖磨的人哪,這裡有最原始、最真實的力量 - 個人超愛在 KTV 嘶吼的一首歌 - 返去故鄉

走出這個門我要來返 返去我的故鄉 
我的家門 想到父母我的腿就軟
日頭曬甲目睭張不開 
我的心裡今嘛才做準備
路上景緻我攏無心通留戀
咱來借問路邊的歐吉桑 
這條路和較早哪攏無同
心情愈來是愈沈重 一切親像夢
風真透 我強愈哭 
我哪乎人吃得這呢到
社會無量需要性命才是英雄
回到我的家門我將門關 
所有計較攏總是多餘
我今嘛已經是有準備 
轉頭對天大聲喊出
我的雙腳站在這 我的鮮血 
我的目屎 攏藏在這個土腳
我的雙腳站在這 這有我的靈魂
雖然我猶原是感覺孤單
沒人會動震動著我
但是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在這沒人會凍震動著我

待續...

下篇:與伍佰相遇 (五之二) - 銜接失落年代的巨作

4 則留言:


  1. 哈囉
    偶然逛來你的部落格,很喜歡這幾篇關於伍佰的文章^^

    我也很喜歡返去故鄉..

    很夠台味的一首歌 游子聽了會想哭 哈:)

    回覆刪除
  2. Hi Clara:
    星期一的早上看到同好的回應真是快樂的事... 很開心妳喜歡~
    我會繼續努力以文字體現聽伍佰的感動,也歡迎一起分享囉!

    回覆刪除

12/21 感動後的衝動分享

上週六南下朝覲後,內心暖意澎湃,老大賦予的強大精神力量,甚至是支撐俺經營事業的信念,所以一股野人獻曝的衝動,剪輯了老馬達一年前參加電商大賽的初選和複選片段,當時分別用了兩首歌和台下聽眾分享、共勉:謹此恭呈,獻給老大。 附上當日歌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