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7日 星期二

與伍佰相遇 (九之二) - 最好聽?

從1996年的【愛情的盡頭】,1998年的【樹枝孤鳥】,1999年【白鴿】,2001年【夢的河流】,我深深著迷於挖掘伍佰在破壞與創造間一斧一鑿的痕跡,體會伍佰所灌注的精神與意志,嘗試理解伍佰想要傳遞的訊息,夢想能乘著他的翅膀衝破高牆飛向雲端!就像一位資深歌迷朋友說的:「... 與其說聽音樂有聽到什麼特別精通之處,倒不如說是一直在伍佰的音樂裡找人生的答案:孤獨,愛和勇氣。... 雖不能選擇人生的腳本,但總可以自己挑選配樂,陪著走...」(烏鴉少女 文 / graphic designer / 1992年開始至今的歌迷,摘錄自伍佰官網

對我來說,是夢想,自由,愛,和力量。在【淚橋】出來以先,就抱持著像之前幾張專輯一樣 - 這次伍佰要帶我到哪裡去 - 的期待,待聽到之後竟有一種失去方向感的心慌,看著新買的 CD 包裝上寫著這張是伍佰有史以來「最好聽」的一張專輯,明明每一張對我來說都是極品啊!想起當時有樂評說或許伍佰想要將太多東西壓縮在一張專輯裡,真是這樣嗎?

從思考的寫歌 到自然的寫歌

開始寫歌時,確實有想過找一些力量出來;後來發現光以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有附著點。至於附著點是什麼,必須要等寫完才知道,所以就憑直覺寫了這些歌。
因為是憑直覺,就沒有刻意想到要從哪裡切入。

以前的歌比較屬於思考過後的,這次只是單純想寫一些有感情、更到肉的東西。因為感情是抓不到的,所以生活化一些的素材會比較能抓住;以前特別要去找些什麼東西,這次就不特意去找些什麼。

這部分要推到我演連續劇的時候 (與小S合演的一齣電視單元連續劇) ;那時他們就叫我演得伍佰一點,我就很納悶:我就是伍佰,為什麼還要我去演伍佰?我就在這裡而別人卻不知道... 這件事讓我想了一下 。我想他們還是有一些的 stereotype(刻板印象),但是我不是化石,會隨著年齡經歷而一次次累積改變。所以當我寫歌的時候,我要去找誰?那就找自己。我就是伍佰,我只要把自己寫出來就可以了,把我生活中關切的在乎的東西寫出來就好了;我並不需要像以前找一個攻擊力、一種姿態,我不要盲目地去創造;只是單純唱,也就是你們現在聽到的【淚橋】。(摘錄自伍佰官網

回過頭聽,眉間的皺褶展開了,心也溫暖了;在活下去這首具強硬表象的歌裡也體會到之前不曾發現的理解與包容。

原來最好聽,相信也可以說最「容易」聽是真的,不需去思索伍佰想要表達的是什麼(雖然這仍然是樂趣,是俺無法拒絕的癮頭),而只要用聽覺去感知去接觸最單純的伍佰。

一首詼諧卻非無厘頭,在抱怨中隱含鼓勵的歌 - 敵人

一直叫我如何怎麼做
也不問我如何怎麼說
並非我是你的小木偶
就算是我我也要逃走
一個我是真正我的我
一個不是屬於你的我
以前所有我都在作夢
你還叫我做英雄
你是敵人
可恨的敵人
可惡的敵人
該死的敵人

自己有我心跳的節奏
自己有我眼睛鼻和口
以前所有我都在作夢
現在我要站起來
你是敵人
可恨的敵人
可惡的敵人
該死的敵人

不要因為看到你我就自動萎縮
我就必須變成你的小朋友
世界如此的大 海洋無限交流
總有一天要出頭
你是敵人
可恨的敵人
可惡的敵人
該死的敵人
王八蛋敵人
豬八戒敵人
XXX敵人
啊~ 敵人

既然這張唱片伍佰是在寫自己,那合理的推測敵人可能指的就是歌迷啦!在東方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鍵結形成的龐大力量,往往相對地壓迫、扭曲了個人的存在價值,從家庭的壓力:什麼時候要結婚啊?社會的壓力:夏小姐要為了倪先生的死負責!到歌迷的壓力:你為什麼越來越向商業靠攏... 這首可愛的歌似乎在提醒我們,在顧慮周遭的人之先,要珍視自己、滿足自己、愛自己!相信也唯有一個愛自己的人,給出的愛才完全。

在【淚橋】裡我聽到了以情感為核心的關懷,「溫暖」就是這張專輯最強烈的印記。伍佰自己認為這張唱片有著「一雙手要伸出來跟你握手」的強烈存在感,也提到有朋友對他說這次的音樂是「吸入式」的;感覺這雙從 CD 伸出的溫暖大手,甚至迫切地想引領、協助聽者面對這個並不怎麼討人喜歡的現實世界。

換個角度,俺覺得這張專輯不像吸入式的,反倒是積極地放射出更溫和飽滿的愛,形成一股破除藩籬的正面力量。

待續...

上篇:與伍佰相遇 (九之一) - 最好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2/21 感動後的衝動分享

上週六南下朝覲後,內心暖意澎湃,老大賦予的強大精神力量,甚至是支撐俺經營事業的信念,所以一股野人獻曝的衝動,剪輯了老馬達一年前參加電商大賽的初選和複選片段,當時分別用了兩首歌和台下聽眾分享、共勉:謹此恭呈,獻給老大。 附上當日歌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