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想試著進一步補上 S - Strength (強項) 和 O - Opportunity (機會),也得藉分析逐步堅固俺的「台客龍捲風」理論。‧Strength - 富包容力、融合力與再生創造力的到地內涵
伍佰在台灣製造這首歌正是在宣揚這一個屬於台客的、「叼肉」的驕傲優勢:
鋼板羅西亞來 義大利太魯(磁磚)來
加拿大木材來 澳洲的石阿來
荷蘭的紅毛土 磚仔用台南土
攏乎咱摻摻做伙(混在一起) 嘿咻嘿咻每間攏是
台灣製造 台灣製造
隨人照號 台灣製造
客話唯中原來 台語唯福建來
那魯啊依啊灣嘟用來唱歌是嘛真精彩
國語是北京話 最近越南嘛有來
攏乎咱摻摻做伙 嘿咻嘿咻人人攏是
台灣製造 台灣製造
攏總是台灣製造 台灣製造
隨人照號 台灣製造
這份具能量的內涵其實是結果,是咱們在這片土地上所共同經歷演化粹煉的成就,只是過去尚未成型,或被蒙蔽忽略、甚至輕視而已。10/9 在中國時報《名家專論》讀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未來的開創是一樁很爽的事」,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李天鐸執筆,「同樣是強鄰環視,幾百年來飽受欺凌的比利時,在訪問它位於安特衛普的服裝設計學院 (FFI) 時,學務主任瑪西亞倒有一番耐人尋味的說詞:『比利時有一段坎坷的歷史,這也造就了我們的開放性。這裡從來就是各式文化匯聚的場所,我們的學生也來自世界各地,我們也要他們到各個種族文化中去搜尋色彩、顏料、織品、圖飾等,作為創作的素材。... 至於說創作出來成品的文化歸屬,在比利時做的,自然就屬於比利時的嘍!』這是一套完全不同於台灣島國悲情式的文化觀點,卻也是台灣未來最需要的文化思惟。」(註一)
包容、融合、再創造,如今在眼下發生的台客意義翻轉工程,正是這一份印證於西方世界的可貴長處,從晦暗、悲情,到自我實現、自信彰顯一個活躍的象徵。
‧Opportunity or Threat - 具共同文化基礎的對岸?意圖吞併的敵國?
蝴蝶振翅,可能引發半個地球外的風暴,中國是機會還是威脅,端看當下的作為。
我們知道中國政府每每壓縮台灣國際空間的面目可憎,我們知道在網路世界只要講台獨難免會與強硬派的中國朋友來個洗版大混戰;但是否知道,2003年中國這個「敵國」貢獻了我國三分之一的出口,兩百四十四億美元的順差,及至少 30% 的經濟成長,若沒有這個「敵國」,台灣在2003年將對全球逆差七十多億,經濟成長率少三分之一,2004年十月亞洲開發銀行的年度展望報告中,亦特別分析了這個「敵國」,若經濟成長降溫一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將衰退 0.12%,而台灣更將衰退 0.4%(註二)。
六月去上海時,和我們公司配合的一家台商工廠老闆吃飯,工廠在廈門,他談到廈門所處的福建,南有珠三角北有長三角,人才、資源都往兩邊流,因此省級主管單位的競爭策略竟是設定與台灣靠攏,以力阻邊緣化;雖說不上是多創意的思維,但其中的彈性讓俺耳目一新。回頭看,咱們自己呢?
在天下雜誌第329期李怡的專欄「中美台關係:自我實現的預言」提到,「當你預言一件事要發生,這件事就會在你的推動之下『自我實現』。... 引伸到中共的軍事崛起,『當你視中國為威脅時,中國就會成為威脅』。」相對地,「用戰爭手段解決台獨問題,『不一定會消滅台獨,反而可能讓台獨坐大。』... 顯然,中國內部也有了『自我實現的預言』的想法,也就是『當你視台灣為台獨時,台灣就會成為台獨』。」當台灣政府視中國為機會非敵人,而中國政府也以「整合」、「爭取人心」取代武力征服的意圖,我們能否取得對等溝通的權利與位階?還是在慌亂爭吵中等著被收編?
面對中國,俺認為關鍵態度仍是異中求同,但必須是更大格局、更具創意思維的異中求同,拋開統獨議題等現階段無解的糾纏,具共同文化背景的中國可預知將是台灣最易揮灑的舞台。
‧總結與分析 - 台客文化武器說
經融合再造的、有到地台灣味的,訴說著這塊土地上所發生故事的創意文化產品,也因為在地的連結,必定摻雜著與對岸共享的文化脈絡,而俺認為這就是切入中國市場的利基。
若台流偶像劇、台灣電影、台式音樂能在如台客搖滾這樣的品牌帶領下得成功出口,俺認為這種在文化上潛移默化的優勢,就算台灣在政治上、軍事上、國際空間上吃虌,也將為我們取得一定程度的籌碼去爭取和平對等的未來。我想,這比整天幹來譙去然後棉被裡打手槍爽得多吧~
如果 SWOT 分析只做到這樣,俺遠在英國的教授可能會砍了我的頭,但不才的馬達所知有限,因此再一次野人獻曝,想把自己的論點當成開放的原始碼,企盼大夥兒發揮創意思考的精神再提出更多關於台灣、台客品牌行銷中國、世界的優劣勢,兩岸以致於東亞、全球市場的機會與威脅,交錯分析以獲取未來可能實際的作為:
S+O - 如何大肆擂鼓揮軍搶得先機;
S+T - 如何謹慎行事避免浪費氣力;
W+O - 評估是否值得將短處養成優勢;
W+T - 沒啥好說,別拿雞蛋碰石頭!
前篇:馬達牌台客論
註一:這篇文章真的很棒,怕哪天在中時的鏈結給移除了,所以全文會轉載在下一篇以餉各位台客!
註二:數據摘自天下雜誌第312期專欄「扭曲資訊,危機不會消失」,作者李紀珠,p. 46。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資料,近兩年來出口比例與金額仍持續上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