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關於台客精神之激盪

上禮拜和朋友的女朋友一番熱烈討論,後來才發現原來應該是她並不喜歡她所認知的台客精神... 當時雖未明言,但相信問題應該是認知上仍偏狹在外型的刻板印象,相對地這也反證了翻轉工程之必要!
但對於未能進一步闡明台客不禁悶了一下,但也發現理論上的缺陷處處,也因此這幾天砥礪出了「篩網」模型這個概念。一開始我大剌剌地說台客文化就是等同台灣文化,確實有失嚴謹,但要表達的概念就是說不出來...
相對於其他各樣的次文化,如龐克之於英國、如台灣各原住民文化,怎麼說都是包含在整體文化中的一部份,以圖示說明兩者的集合應該就像是這樣:◎大圈包小圈,一般而言大圈小圈之間的相異性大於相似性。
但台客、台,卻跨過各層面,我們會這樣穿、這樣吃、這樣騎車、這般講話,台味濃濃淡淡,不正是源於我們的共同生活經驗?苦思良久,終於歸納出「台客」這個次文化的特性:範圍,兩個圈正是重疊的,台客文化「的範圍」等同於台灣文化;但正如俺老婆說的,台客一定是台灣人,台灣人不見得是台客,而這也是次文化的共同特徵,那問題來了:範圍一樣,怎麼不相等?也就是說「台客」這個集合大小和台灣文化相同,但像篩網一樣不是實的而是有孔洞在其中的,或者可形容為比較稀疏、密度比較低的。同時,篩網也有主動的意義在其中:從食衣住行育樂各個層面,淡的「台」篩過去,濃的「台」留下來,留下來的台味太濃,就成了「台客」!
仍然有許多未定之數,這樣的模型到底對不對仍可議,即便可取濃淡之界又如何定義,有沒有可能「台客」終究只能是視覺或行為上極小部分的代名詞而難以扭轉... 無論如何,俺要開畫展!要盡老子一己之力把台客精神拉拔個一分兩分!Then... if you are with me, wish me luck!(講話夾英文算不算台?)

拍拍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2/21 感動後的衝動分享

上週六南下朝覲後,內心暖意澎湃,老大賦予的強大精神力量,甚至是支撐俺經營事業的信念,所以一股野人獻曝的衝動,剪輯了老馬達一年前參加電商大賽的初選和複選片段,當時分別用了兩首歌和台下聽眾分享、共勉:謹此恭呈,獻給老大。 附上當日歌單: ...